【技巧分享】NAS硬盘阵列漫谈(第一篇)? 说到阵列,业界有通用的标准,从RAID 0 ,1 ,3 ,5 ,6 ,10 .也有一些厂家在这些基础上做了一些拓展阵列,比如RAID 30 ,50等。 上述阵列有一个典型的特点,那就是容量不同的硬盘在配置阵列的时候,以容量最小的硬盘位基准,所有的硬盘都按最低容量的硬盘进行配置。 举例:我们有500G,1T,2T,2T 四块硬盘。 如果按RAID 5配置。结果是四块硬盘都按500G计算。最终,我们能使用的逻辑容量是: (4-1)X500G=1500G 。 是不是很不划算,居然四块硬盘配置阵列后,还不如其中一块2T硬盘容量大。 四块硬盘的容量总和是:500+1000+2000+2000=5500GB。 按RAID 5配置,损失的容量高达5500-1500=3000GB。 浪费严重。所以,在常规的阵列配置中,建议选择容量相同的硬盘,无论从容量利用率,还是性能考量,都是有理论依据的。 在这里:青椒叔讲个过去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个趣事。 有一次,一个客户的服务器出现了故障,其中一块硬盘报错,客户打电话给服务器厂商的服务中心。 服务中心的工程师携带着新硬盘到了现场,折腾了很久,也没有办法修复阵列,系统报告新的硬盘无法添加到原来的磁盘阵列当中,显示新的硬盘容量没有达到原来硬盘的容量。 工程师反复检查新老硬盘,上面都注明了是36G的SCSI硬盘,工程师无奈之下,向客户询问,服务器是由谁提供的,客户说了经销商的联络方式,工程师电话询问经销商,经销商慌了手脚,立刻带着新的硬盘飞奔到客户现场。 原来,经销商为了提升利润,使用了市场上的普通硬盘替代原厂的硬盘。 有人可能会说,市场的硬盘也是36G,容量相同,为什么服务器厂商的硬盘容量就小一点呢?难道是原厂商定制的硬盘缩水了? 其实不然,这里面要从服务器的可用性技术谈起,服务器厂商,为了确保硬盘的数据安全,在定制硬盘的时候,修改了硬盘的固件,并且将硬盘划分出一部分扇区,使用这些扇区做为硬盘故障扇区的备份。服务器的阵列卡和管理软件,会每间隔一段时间,扫描服务器硬盘的盘面,一旦发现某些扇区出现问题,就会把这些扇区标示为损坏的区域,然后根据阵列的算法,把对应的数据写入到备用的扇区当中。从而有效的提升了硬盘数据存储的安全性。 服务器厂商的这种安全措施,导致了服务器厂商定制硬盘的容量会略小于市场上的通用硬盘。这就使得新硬盘无法添加到阵列当中的状况了。 代理商怕自己擅自更换水盘被揭露,自然飞奔到客户现场了。服务态度好的不得了。哈哈!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