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来,大数据热的炙手,无论是原来的互联网公司,还是新兴的终端产品企业,或者是原来做传统商品的公司,无不在谈大数据。 我们先给大数据做一个定义: 大数据(big data,mega data),或称巨量资料,指的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、洞察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、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。 在维克托·迈尔-舍恩伯格及肯尼斯·库克耶编写的《大数据时代》中大数据指不用随机分析法(抽样调查)这样的捷径,而采用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。大数据的4V特点:Volume(大量)、Velocity(高速)、Variety(多样)、Value(价值)。 有人会说,大数据到底能干吗? 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,而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。换言之,如果把大数据比作一种产业,那么这种产业实现盈利的关键,在于提高对数据的“加工能力”,通过“加工”实现数据的“增值”。 总结一句话:大数据离不开云计算。 就云计算、云服务而言,目前已经有不少企业有了成功的案例,在国外,亚马逊,谷歌,在中国,阿里云,百度云,包括淘宝、都已经做得有模有样。这些成功案例,都属于公有云范畴。
我们为公有云做出了那些的贡献呢,其实,我们在不知不觉中,就把自己所关心的信息交给了公有云,当你网购了物品,当你在搜索引擎查询了你所关心的信息,你的个人信息与你的需求就做了关联,通过数学模型的计算,数据的挖掘,掌控大数据背后的人,就了解了你,了解了你的需求。从而可以提供你所最想要的产品和服务。 亚马逊曾经提出过一个概念,那就是在你网购下订单之前,就把商品运到距离你一公里的货仓。因为他们的销售预测模式,可以根据你的浏览判断出你最终会采购什么商品。并调集对应物流满足你的需求。听起来是不是很诧异?而所有这一切,都源自亚马逊庞大的购物数据,通过大数据的模型分析、你的爱好,采购习惯,家庭收入,决策能力等诸多因素被考量。最终,亚马逊可以判断出你是否会购买对应的商品。 就青椒叔本人而言,一方面,我希望大数据能为社会提供更好的商品和服务,另外一方面,我也讨厌好像无时无刻被无数眼睛盯着的感觉。这种矛盾恐怕不是青椒叔一个人才有的。 对于企业而言,私有云的出现,就不足为奇了。在公有云环境下,数据的私有性是很难保证的,尽管云服务商做出各种承诺,但是面对数据利益的诱惑,能遵守承诺的企业又能有多少? 企业为了保护自己的数据,构建私有云,满足企业的数据需求。借助拥有云的便利。最终成为混合云。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专家声称,未来是混合云的天下。因为无论是公有云,还是私有云,都在存在一定的缺陷。将其有机的组合,才是最佳的使用模式。
|